当前位置 首页 > 行业百科 > 成功故事 > 评论:中国互联网烧钱生于流量也死于流量
评论:中国互联网烧钱生于流量也死于流量
作者: 时间:2025-01-01 阅读:
媒体业是最古老的眼球经济

  理由很简单,没有人知道你,没人看你、听你,你就没有影响力。没有影响力,那么所有关于盈利的设想就成为镜中花水中月,所以,影响力决定盈利能力。媒体人老生常谈的二次营销理论或者三次营销理论,诸如把内容卖给读者,然后把读者卖给广告客户的前提,都是建立在锻造影响力的基础之上。

  内容和发行,是两块“基石”

 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,“媒体味”很重。时至今日,我们还无法确切评价“国产”互联网媒体化的发展方式,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。从商业角度来讲,媒体化发展差强人意。尽管后来抓住了短信和数据增值业务,甚至网游,但是现在回想起来,依旧后怕和唏嘘:因为广告收入与锻造影响力的“烧钱”比较,是九牛一毛和杯水车薪。很多网站死在逆转的临界点上,愚蠢而又惨烈。不过从社会学角度来讲,中国互联网媒体化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,至少借助网络的互动和即时即地的特性,在言论上,我们从八卦和情色开始,浅尝到了言论民主的些许快感。虽然在网络精英的眼里,网络上的言论民主已经上升到语言暴力,可我总觉得应当:“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!”

  今天的中国互联网环境已经不同10年前了,流量和注意力高度聚集在门户。对于新网站,获取流量的机会成本和边际成本在变大,甚如滚雪球一般,一旦开始就无法收拾。因此,炒作和公关成为网站市场人员的必修课。目的只有一个,获取流量,然后用流量变现。

  奇虎网的总裁齐向东说未来的互联网有“数不清的赚钱模式”。在我看来,不管是多么奇技淫巧的模式,在收钱上都只有两种:一是用户付费;二是第三方付费。流量变现的模式是典型的第三方付费模式。所以,这又回到本文开始时的絮语,网络泡沫期的“烧钱”壮举,无非也是在践行“二次营销理论”。

  烧钱赚流量为什么失败了呢?

  套用媒体运营的理论分析,就是互联网在发行上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,信息并没传播给“目标用户”,因此二次营销成功的机会不大。而烧钱只是“二次营销”的必要条件,并非充分条件。如果把早期的互联网运营等同于媒体运营,那么它绝对是一个相当粗放甚至是豪放的运营行为。低效益的发行,比照在网站运营上,相当于“垃圾流量”。

  以博客应用为主的Web2.0也一样。只要你一开始是为单纯追求流量而行进的话,那么你有99%的可能死在追求流量的匍匐之路上。剩下1%的几率是你有花不完的钱,撑到完成了“二次营销”。时代真的不一样了,不管是1.0还是2.0,从立项之初就要与传统行业紧紧结合在一起,立足为传统行业的上下游用户提供服务,而不是单纯获取流量,追求点击率。流量应当是网站运营的副产品。从这点来讲,互联网已不是新经济,而是彻头彻尾的旧经济了。

来源:《IT经理世界》
热门推荐